近日,我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方案》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双一流"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
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以下简称"双高")是国家和我省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双一流"建设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集聚优势资源,加快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双高"建设做出全面规划,并明确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教育厅于2016年初启动《方案》的起草工作,厅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带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组织成立文件起草组。起草组紧紧围绕我省实际,依据有关政策,研究确定了《方案》的总体思路和框架,认真梳理了任务措施,形成了起草稿。《方案》制定过程中集中征求政府有关部门、高校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召开座谈会、研讨会21次,最终形成送审稿。2017年7月XX日,《方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发布。
二、制定《方案》的基本思路
《方案》制定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部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高校实际,即注重方案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也注重政策的衔接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在《方案》制定上坚持以一流建设为引领、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绩效导向为手段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一流建设为引领,就是以国家"双一流"战略为指导,统筹推进全省高校改革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国家战略要求,推进省内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双一流"行列,同时大力实施我省"双高"建设计划,着力建设一批本省"双高",形成国家"双一流"方阵、省"双高"方阵和全省各类高校竞相发展的格局。
坚持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就是以建立分类管理体系为突破,全面激发各类高校自主发展活力。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是推进"双一流"和"双高"建设的制度基础,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分类管理体系引导各类高校错位竞争、特色办学和多样化发展,在各自领域内追求卓越、形成品牌、争创一流。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就是要着力破解阻碍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激发每所高校的办学活力。通过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增强高校争创"双高"的内生动力。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全面振兴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对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求,大力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大力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应用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以绩效导向为手段,就是以绩效为评价导向,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对项目建设绩效显著的给予奖补;对项目建设考核较差单位停止支持;对项目建设执行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启动问责机制。通过建立建设高校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打破身份固化,形成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
三、推进"双高"建设的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化学、材料科学等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一批高校和学科专业进入国内高水平行列。各高校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全省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功能充分发挥,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新一轮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省"双高"建设的总体目标,它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方面:一是建成一批"双一流"和"双高"大学;二是全省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三是各高校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四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全面增强。
围绕总目标,"双高"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高水平建设150个优势特色学科、50个新兴交叉学科和200个高水平专业(群),其中5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际权威机构排名前列或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的前20%,20个左右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吉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取得显著成效,若干省属高校进入国内高水平大学行列。全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实现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目标。第二步到2030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推进,更多高校、学科专业进入高水平行列,建成一大批创新型高校,为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提供有力支撑。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形成全省高校竞相发展、整体发展、持续发展的格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三步走"规划,体现了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重点性与全面性的统一,跨越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
四、推进"双高"建设的主要项目
建设项目是实施"双高"计划的重要抓手。《方案》确定了"双高"建设三类项目:"双一流"建设项目、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
"双一流"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支持达到或接近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建成一批具有竞争世界一流潜力的学科。
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支持4所左右学科建设基础好、综合办学水平高的高校进入全国同类高校前列;重点支持8所左右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高校转型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支持8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技能型大学力争进入国家高水平、国际化职业院校建设行列。
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建设150个优势特色学科,推进50个左右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排名前20%,重点建设100个左右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学科;建设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平台),重点支持50个左右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200个本科专业、50个高职高专专业(群)。
五、推进"双高"建设的重点任务
《方案》提出推进"双高"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围绕振兴发展需求,全面优化布局结构。主要任务包括:实施长吉图优质高等教育集成服务带建设,打造一批创新型高校。支持新迁建高校在长春新区建设新校区,培育一批服务地方的"落地型"高校。支持长春、吉林、辽源等地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的职教园区,形成一批与产业园区相融合的专业集群。在每个地区重点办好一所应用型高校或高职院校。
二是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主要任务包括:继续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长白山学者计划、长白山技能名师计划,实施"长白山学者青年计划";支持项目高校和学科专业自主确定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博士选聘计划,自主确定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科研奖励等政策;在省校两级开展优秀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一批团队达到国家级水平;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长效机制。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任务包括: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和鼓励高校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课程,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实行校际间学分互认;落实高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落地转化。主要任务包括:支持高校对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落户我省;积极参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争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依托高校在长春建立"双创"示范基地,争取进入国家基地行列;鼓励高校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扩大产学研引导基金规模,引导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五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校办学活力。主要任务包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教育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研究制定高校分类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和评价机制;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双高"建设;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支持优质民办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专业;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六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内部治理体系。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落实高校党委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的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术建设上的重要作用,完善教授治学机制;健全现代高等学校治理体制机制;保证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完善校院两级治理,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
七是强化大学文化建设,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主要任务包括: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静心治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基本遵循,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我省优秀地域文化;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设好高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
八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办学水平。主要任务包括:鼓励高校与域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培养;扩大来我省高校留学规模;落实振兴吉林急需人才海外培养项目;支持高校引进国际公认、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和学者到我省任教或开展科研合作;鼓励高校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项目、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支持高校建设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技术示范中心;支持高校和国外院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
六、"双高"建设的组织实施
《方案》确立了组织申报、论证遴选、动态管理三个实施环节。组织申报环节要求,在省政府领导下,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在做好分类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型"双高"建设项目申报条件,组织和指导高校开展申报工作;各高校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提出建设目标、任务和周期,明确改革举措、资源配置、经费筹集和使用等安排,按程序申报。论证遴选环节要求,对"双高"建设项目进行竞争性遴选,聘请相关领域、行业、部门的知名专家和负责人进行论证评审;专家评审结果由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按程序提交省政府审定。动态管理环节要求,对项目建设实行五年周期制;按年度绩效确定下一年度支持力度,对项目建设中期考核较差的单位停止支持;每个建设周期进行一次立项单位调整;对项目建设执行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启动问责机制。
七、"双高"建设的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三项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重点是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各部门加强规划部署,省教育厅统筹推进;项目建设高校明确主体建设责任,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落实工作任务。二是强化经费保障,重点是完善经费核拨方式,对"双高"建设给予重点支持;财政部门将"双高"建设纳入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统筹考虑,采用分类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方式给予支持;高校扩大社会合作,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三是强化制度保障,重点是支持项目高校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高级专业技术职数;项目高校高级岗位已聘满可通过特设岗位方式引进;鼓励项目高校吸引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优秀专家兼职;给予项目高校和学科专业带头人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在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建设、学科专业建设、重点项目遴选等方面,向项目高校倾斜。
来源:吉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