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结构  政策文件  学科建设  规章制度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学科>>正文

教育学
2023-02-24 11:10  

学校2014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开设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思政及心理健康教育8个领域;2017年获批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现开设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4个专业;2017年以教育博士为支撑,学校获批吉林省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教育学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教育学一级学科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B类”建设项目在特色高水平学科中期检查中被评为优秀”。

“突出特色、强化应用、打造精品、争创一流”的建设理念引领下,经过10余年的建设,形成了两个优势较为明显的特色研究领域。

以咨政为目标,专注民办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在秦和校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依托5个省级科研平台(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民办教育研究所、吉林省首批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紧紧围绕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体制机制、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等方向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形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秦和校长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着力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发言,在民办教育领域中尚属首次。

承担多项高层次项目。先后承担了国务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重大委托项目《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基金会办学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法背景下事业法人民办高校治理主体选择研究》《新时期保障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管理机制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

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报刊发表《基金会办学:民办教育“第二次出发”》《基金会: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制度创新的一种探索》《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路径》《实行分类管理,突破发展“瓶颈”》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

取得多项高质量资政成果。向省级以上党和政府提交咨询报告、议案、建议40余篇,其中,对民办高校实行分类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获得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亲笔批示;一些咨政成果对国家民办教育立法起到了积极作用。秦和校长提出的民办学校的界定标准、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办理教职工补充养老保险、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府支持政策等建议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部分条款采纳;《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吸纳了本团队的研究成果。

获得高级别奖励。《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研究》获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以应用为目标,致力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校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不动摇,为了更好地指导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纳入到教育学学科的研究范围,组织力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先后获立《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吉林省文科类应用型高校质性变革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坚持内涵式发展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外事人才》等高水平论文10余篇;在光明日报出版社等出版了《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著作。

在实践探索方面,为了探索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自主开发建设了全国唯一的集中外文化展示、语言训练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地球村,构建了“五位一体”(文化体验通识课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专业实践、自主学习、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地球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多文化教育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由秦和校长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多元文化教育环境创新与实践》一书,收集了《地球村“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关于建设地球村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等23篇关于地球村实践育人探索的研究成果;《外语教学综合改革:“地球村”模式的创建与探索》《民办高校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不断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